骨折是运动中的常见损伤,尤其脚踝骨折更为常见,根据调查结果,脚踝骨折占据了所有运动创伤的20%到40%,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有关脚踝骨折的相关常识吧。
1、脚踝容易骨折的原因是什么
脚踝是由踝关节的功能和它的解剖结构决定的。踝关节在跖屈( 也就是我们做踮脚这个动作) 时,往往脚会向内翻,即脚心翻向内。由于踝关节特有的解剖结构,这时踝关节不能很好地匹配,处于“灵活有余,稳重不足”的不稳定状态。所以,我们在脚踝跖屈( 比如下楼梯、下山、起跳后落地等) 活动时,如果失去平衡, 就容易引起关节的内翻,导致脚踝的骨折。
脚踝骨折会使患处周围出现肿胀、淤血。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会引发踝关节的不稳定状态,极易出现疼痛、肿胀、行走不稳等慢性期症状,并可引起其它后遗症。
2、在日常运动中如何预防脚踝骨折
平时注意进行脚踝周围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训练; 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适当减少运动量;运动时选择鞋底柔软的高帮鞋、弹力绷带或半硬的支具。
3、如何判断脚踝骨折的严重程度
脚踝骨折的患者多表现为疼痛、皮下淤血;表现为脚踝周围的肿胀和压痛、踝关节活动受限。骨折发生时,骨折端疼痛、肿胀更为明显。脚踝骨折后,患者常需拍摄X 线片确诊。结合病史和体检,医生就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并予以相应的治疗,以消除致痛因素,缓解症状,促进骨折部位的复位和愈合。
如果发生了脚踝骨折的现象,要抓紧时间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脚踝是人运动的重要枢纽以及承重部位,它直接决定人的生活和运动质量。让我们爱护脚踝,享受运动,享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