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街坊邻居说,某某老人不注意又骨折了,那么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呢?这是因为人的骨骼主要以蛋白质等有机物和钙、磷无机物所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骼有机物流失过多,钙磷等无机物相对较高,所以韧度降低,就像“宁折不弯”的钢钉只有较高的硬度少了韧度。骨折就容易出现了。
股骨颈的特点
股骨颈与股骨干长轴形成一个夹角,叫颈干角,正常颈干角125°~135°,平均127°。正常的颈干角是保持髋关节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颈干角140°称为髋外翻。髋内翻和髋外翻都会干扰髋关节的力学环境,影响髋关节的功能。
股骨颈除与股骨干形成颈干角外,还与股骨干的额状面形成前倾角。前倾角正常12°~18°,平均15°。前倾角与髋关节旋转功能有关。前倾角过大或过小同样会影响髋关节的功能。
股骨颈的上述解剖特点与髋关节功能密切相关,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在骨折治疗中要注意恢复颈干角和前倾角。
股骨颈骨折的原因
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数是因行走跌伤时下肢扭转、内翻或外翻造成。路滑、路不平及上下台阶是骨折的诱发因素,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内在因素。而老年体弱、神经肌肉调节能力低下、关节不灵活、缺乏对外伤防御反应则是骨折的重要原因。这说明中老年人增强体育锻炼、保持关节灵活对防止骨折是非常重要的。
股骨颈骨折的诊断
外伤后髋部疼痛,不能活动,应考虑股骨颈骨折。有时骨折仅有裂缝而无移位,病人疼痛不明显,甚至还能站立、行走,极易漏诊。所以,外伤后有髋部疼痛的病人要摄X线片,以明确诊断。
股骨颈骨折后髋前方有压痛,叩击足底髋部疼痛,称为间接叩击痛,是骨折的重要体征。
骨折有移位时髋部畸形,表现为屈曲、外旋畸形和肢体变短。髋部可有瘀血。
髋关节功能受限。活动时疼痛加重。无移位或嵌插骨折关节功能影响不大。
X线片是诊断骨折的可靠依据。骨折可仅有裂缝、无移位或有嵌插骨折稳定。多数骨折有移位,骨折线越平直越稳定,称为外展型骨折。斜度越大越不稳定,称为内展型骨折。外展型稳定;内收型不稳定。骨折线可位于股骨头下,称为头下型。头下型血管损伤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性大。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为经颈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能性仍很大。骨折线位于股骨颈基部为基底型,基底型多数稳定,固定也较容易,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性较小。骨折线也可以从头下斜形到基底部,股骨头内下方连有一块尖的骨块,尖似鸟嘴,称为鸟嘴型。这类骨折也不稳定,头坏死率也很高。
所以一旦骨折之后,就需要重视起来,尤其是老人,需要住院听从大夫的吩咐,这样才能早日回归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