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骨折
快速搜索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不宜卧床静养

2015年10月10日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不宜卧床静养

许多老人在没有外伤或轻微外伤的情况下也可能骨折,这就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又被称骨质疏松性骨折。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大于50岁的人群中,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为30%,男性为20%;45岁以上骨折患者中,75%的骨折与骨质疏松症有关。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治疗和预防上还有一些误区,有必要重新认识——

误区一:不重视轻微外伤

老年人由于活动量不是很大,外伤多是扭伤或跌伤,但不要觉得受伤轻、不是很痛,就没大碍了;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情况,受到外伤时首先要想到可能发生脆性骨折。如果骨折了,还继续活动或站立行走,可能引起骨折移位、加重软组织损伤或造成继发血管神经损伤。

老人受外伤后,不论受伤轻重、是否有严重疼痛,最佳的应急处理就是呆在原地保持受伤部

位稳定不活动,经医生检查排除脆性骨折后才能站立或行走。

误区二:骨质疏松补钙就行

骨质疏松症产生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但医学界认为是与衰老、雌激素水平下降、营养失调、生活不正常、疾病、药物、遗传等有关,并不完全是缺钙,因此单纯补钙也就不能防治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