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一种并发症,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调理治疗的。
一、饮食控制
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取,但因体内尿酸主要为内源性合成,故不能根本解决高尿酸的问题。这类患者往往同时合并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适当地限制高嘌呤、高热卡食物的摄取仍是必要的,如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沙丁鱼、蚝、蟹、蛤等。需严格戒酒,以防急性发作。提倡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二、避免发作诱因
应避免劳累、精神紧张、受潮受凉、创伤等。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利尿剂、阿司匹林等。
三、药物治疗
1.急性期 治疗目的为迅速控制急性关节炎症状,并积极去除诱发因素。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1)秋水仙碱 为急性发作期的首选药物,应尽早使用。首剂0.5~1.Omg,其后每小时0.5mg,直到下述三个标准中达到一个时停药:
①疼痛和炎症明显改善;
②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腹泻;
③正常肾功能和肝功能情况下秋水仙碱24小时总量达到 6.0mg。此后改为0.5mg每日1~3次。大多数患者症状在服药24~48小时缓解。
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的患者可静脉给药,将 2mg秋水仙碱加入20ml生理盐水中缓慢推注,重复注射时总量不超过4mg。常见的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等。
(2)非甾体类抗炎药 对于秋水仙碱治疗禁忌、无效或不能耐受,或者已发作数日的痛风可选用此类药物。如消炎痛25~75mg,每6~8小时1次,每日不超过200mg,待症状减轻后,以每日25mg,3~4次,连续2~3天,然后逐渐减少剂量。扶他林25~ 50mg每日2~3次。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注意其副作用。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ACTH 适用于上述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或严重反复发作时可短期内使用此类药物。常用泼尼松lOmg每日三次;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也有人建议用ACTH 25mg放入葡萄糖内静脉点滴或40~80mg肌内注射。
2.慢性期 这一时期治疗主要是降低血尿酸值,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有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两类药物,可单独或联合使用。为防止尿酸水平骤降引起的急性发作,开始应加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1)排尿酸药 主要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其排泄。为避免大量尿酸突然通过肾脏,并且防止痛风急性发作,此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常用①丙磺舒(羧苯磺胺,probe- necid):开始剂量0.25,每日2次,2周后增加至0.5,每日3次,不超过2g/d。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
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皮疹、发热等。
②苯磺唑酮(sulfinpyrozone):开始剂量50mg,每日2次,逐渐增至lOOmg,每天3次,每天最大剂量是600mg,与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该药较丙磺舒副作用小。③苯溴马龙(benzbromarone):如痛风利仙(narcaricin):排尿酸作用较强,开始剂量25mg,每日1次,逐渐增至每日lOOmg。毒性轻,对肝肾功能无影响,有胃肠道反应、痛风急性发作、肾绞痛、皮疹、发热等副作用。
(2)抑制尿酸生成药 目前广泛应用的只有别嘌呤醇,通过与次黄嘌呤竞争黄嘌呤氧化酶而抑制此酶的活性,减少尿酸合成。适用于24小时尿酸排泄量超过600mg者,或有尿酸性肾病,或不能服用排尿酸药者。也常用于放疗或化疗之前。开始剂量为 50mg,每日2~3次,然后每周增加lOOmg,至每日200~600mg,分2~3次口服。少数患者出现药物疹、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黄嘌呤结石、肝损伤等。
3.间歇期 多饮水,服用碱性药物避免尿液呈酸性,常用碳酸氢钠1g,每天3~4次,对有肾脏改变者尤其重要。为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服用排尿酸药或抑制尿酸生成药。频繁发作者需预防性使用秋水仙碱0.5mg,每日1~3次。
4.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若血尿酸>535.5μmol/L(9mg/dl),或尿尿酸 >1100 mg /24h ,或有痛风家族史者,可给予别嘌呤醇治疗,否则勿需服药,注意饮食及避免诱发因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