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9
近年来腰腿痛患者逐年增多,其中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占有较大的比例。
只有腰痛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说明髓核尚未压迫神经根,当突出物冲破后纵韧带,压迫邻近的神经根时,就会产生腿痛,主要是沿坐骨神经走行疼痛或放散痛。
一般情况下,腰4、腰5椎间盘突出后压迫腰5神经根;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腰4、腰及骶1、骶2、骶3神经共同组成粗大的坐骨神经。所以腰4、腰5,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主要产生坐骨神经痛。通常是腰5或骶1神经根受压后变扁,发生水肿、周围组织肥厚,甚至与突出物粘连在一起,发生持续性的坐骨神经痛。
疼痛部位一般在患侧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跟或足背外侧,或者是按压、叩击腰部时上述部位产生放散痛。临床所见多为单侧下肢痛,少数突出物压迫双侧神经根可产生双侧性下肢痛。少数中央型(脊髓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有双侧下肢痛或伴有马鞍区麻痹,或大小便异常,或下肢瘫痪。
上述情况所产生的腰腿痛,在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均可使神经根更加紧张而加重疼痛,步行、弯腰、伸膝、抬腿等动作也能牵拉神经根而加重症状。反之屈膝、屈髋、卧床休息时神经根放松,可使腰腿痛减轻。
若突出的髓核与神经根发生粘连,腰腿痛可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夜间加重,休息后也不缓解。若病情较轻患者疼痛可不明显或呈间歇性,经卧床休息后可缓解但容易在轻微的损伤后复发,每年可复发2~3次,也可于数年后复发,复发后再经非手术疗法又可好转,不发作时无任何症状。另外,突出物被吸收消散,腰腿痛随之而消失,若吸收不完全,可引起明显的、长久的疼痛。(责任编辑:叉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