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这种骨科疾病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它的发病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可以说是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一样的。这也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困难之一。而发病的情况都或多或少的与患者的某些不良习惯有关系。
1、发病机制: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组独立性疾病,与颈椎病不同。颈椎间盘突出症常由于颈部退行性变或过度活动而引起。颈部外伤也可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使颈脊髓和神经根受损。Herkowitz等认为大多数病例只有在颈椎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加外力,才构成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条件。少数病例,尤其是年轻患者,颈部外伤是发病的唯一条件。颈椎后外侧纤维环较薄弱,颈部神经根在椎间盘水平呈横向行走进入椎间孔。因此,突出的髓核很少,也可以引起明显神经根的受压。
2、分类及诊断: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此外,根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突出物与受压组织结构的关系可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本组观察到中央型突出者的表现以颈脊髓受压为主,在MRI上髓核从后方中央部位呈团块状突出并压迫颈脊髓的前方。侧方型突出者以神经根受损为主要表现,在MRI上椎间盘从后外侧呈块状突出并压迫颈脊髓的前外侧,神经根向后外侧移位或消失。
临床上作出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更多是将MRI影像学异常和临床表现作为主要依据,X线和CT作为辅助检查。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为:
(1)有明确的头颈部外伤史,且大部分为较轻的外伤;
(2)伤前无临床症状,伤后出现颈脊髓或神经根等受压的临床表现;
(3)影像学(MRI、CT、造影等)显示颈椎退变不明显,但有颈椎间盘突出,且压迫颈脊髓或神经根等结构。
我们比较系统的为广大的市民介绍了颈椎间盘突出这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它分类和诊断依据。在此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认识这种颈腰椎病,这对于颈椎间盘突出这种疾病的预防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