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开刀么?那我的两个手现在为什么不麻了呢?"第一次看到许老先生的时,京坛医院微创外科主任朱德君正在病房中查看老先生的恢复情况,这些年治病的经历让许老先生怎么也弄不太明白不用开刀也能把自己多年的顽疾给治好了。看着许老先生疑惑的表情,朱主任轻轻的握住他那饱经沧桑的双手说:"放心吧,您这脖子再休养休养,活到一百岁是没有问题的。像您这打过鬼子,为国家、为民族做过大贡献的老革命,能让您尽快康复也是我们的责任啊!"
三块日本的弹片
"陈毅是我们的军人,粟裕是我们的师长,我那时是6纵队的。"问起来老人军旅往事时,他努力的把枕头垫了下后背,"现在我脑袋里面还有三块弹片,1944年在江苏伍堡打鬼子时,一次冲锋,他们的掷弹筒发射的炮弹就落在我身边,砰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的时间已经躺在医院里了。"
站在旁边的许老先生的儿子补充道:"他那时间去打鬼子时,才十几岁,看到敌人的炮弹也不知道躲,炮弹在旁边一炸人就倒下了。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的时候就准备把他埋了,还是一个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军医摸摸胸口,还有一口气,就把他救了过来。在医院里躺了三个月,人整个哑了半年多,当时也没有治疗也没有条件,颅骨里面现在还有三个弹片呢,这也算是老爷子打日本留下的特殊的功勋章吧。"
"鬼子那时间不给我们新四军投降,只给国民党投降,那不行,我们不怕,继续打,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们。"老人挥动着充满老茧手,眼睛突然明亮了起来,就像一枚年代久远老军功章,轻轻的拭去上面的锈迹,依然如初的光彩照人。
淡忘军功淡泊名利
抗战胜利后许克友老先生所在部队改编成第三野战军,在陈毅和粟裕领导下参加了解放战争。"把鬼子打跑后又跟国民党打,那时我们是第三野战军,打过济南、去过徐州。后来就把他们赶到了江南,后来从芜湖过了长江,就一直住上海跑,那时候怎么像现在这么方便呢,一路行军全都是用两条腿跑的,一天一百多公里。天上的飞机不停的扫射,那也得跑啊,好多战友都在身边倒了下来那叫一个惨啊,比起我的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要好的很多了。"许老先生手有点抖,眼睛里也变的浑浊了。
在生与死之间,在理想与信念之间,在功名和淡泊之间。他们总是最纯洁、最可爱的人,淡泊功名、淡忘那些曾经血与火的付出。在老人入院的短短几天中,和他的每一次聊天,都会会有一些禁不住的感动。
"建国后给他发的那些军功章都是我们小时候的玩具,他都没有把那个当成什么荣誉和炫耀的事迹,搬了几次家之后很多都找不到了。"许克友老先生的大儿子告诉笔者。"心态放的好了,人的精神就好了,不管是在什么岗位上工作,他的心总是放的很宽,也许是他那些特殊的经历让他把人生看的很透彻,再加上年轻时当兵,身体一直还很不错。就是这几年一连出了几次事让老人的身体受了很大的折磨。
首页12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