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隙感染一旦不能有效控制病程,可因其椎间隙塌陷、感染、坏死组织向椎管内侵入,挤压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务必早期有效控制其发展。
多数学者主张卧床制动、理疗、对症处理,同时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但有些学者对抗生素的应用存有异议,Gibson等将抗生素静滴人体后,在椎间盘中未测出抗生素;Esinont等证实椎体软骨板可选择性通过一些抗生素;Fraster等的研究证实某些抗生素可进入椎间盘,然而一旦椎间隙感染发生,则不能阻止其病程发展。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应用抗生素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是有效的。
一、手术治疗
对短期保守治疗无效、感染中毒症状且重无法忍受,或伴有高热及影像学有硬膜囊明显受压则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但对有两个或多个间隙手术史者,务必要判断出哪一个间隙感染,以免感染扩散。术中病灶清除及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非常重要,彻底切除糜烂的纤维环及残留髓核是手术的关键。然而,并非每个患者均需手术治疗,手术主要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硬膜外脓肿形成。手术目的在于清除坏死椎间盘组织,避免感染向椎管内蔓延。手术方式包括前入路病灶清除和融合术、经后入路病变椎间盘切除术。
二、经皮穿刺椎间盘病灶清除治疗
1.单纯病灶清除冲洗术:主要是利用PLD技术,抽吸清除残留椎间盘组织,并用敏感抗生素盐水溶液反复冲洗,直至流出液由混浊变为清澄为止。
2.经皮腰椎间盘穿刺病灶清除加细硅胶管持续引流术:手术前部分操作如同PLD,切吸结束后,将一条长30~40cm的注射用消毒硅胶管中段折叠,在折叠处远端分别剪数个小孔,以便灌洗液可进出椎间隙。将折叠后的小硅胶管通过套管针送入椎间隙,拔出套管针,缝合固定硅胶管,防滑脱。胶管远端接抗生素连续滴注,另一端接引流袋,持续性灌注引流,一般在24小时内病人症状体征缓解,体温正常,待引流液完全清亮时拔管。
3.椎间隙感染采用介入治疗可使感染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可达到传统经前、后入路清除椎间盘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以避免传统手术带来的创伤。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手术,有利于及时了解患者体征缓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