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体重从7年前患病时的80余斤恢复到了130斤;身高却从患病前的1.68米降到了现在1.60米,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了压缩性骨折,他的脊柱压缩了整整8厘米。
13年前,他在成都经营着一家酒吧,13年来长期昼伏夜出,是名副其实的“泡吧达人”;
7年前,51岁的他因为打了个喷嚏导致腰椎骨折,卧床在家一躺就是四年;
3年前,55岁的他重新开始学习走路,花了1个月时间从一秒站到1分钟;半年后,可以站半个小时;一年后,他可以扔下学步机绕着小区走两圈;
在川大华西第四医院骨痛骨质疏松科,斜靠着病床输液的薛涌说:“明天就是第十三个‘世界骨质疏松日了’,我能站起来,周围的人都说是奇迹,但我自己相信自己能站起来是早晚的事。”
打个喷嚏 胸椎骨折动弹不得
2002年9月的一天,打了个喷嚏的薛涌一不小心造成胸椎骨折。几天后,骨折发展成为全身疼痛,在市内的一家骨科医院,躺了一个月。因为没有任何效果,决定回家静养,一躺就是3个月,但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各种检查、各种偏方都试了个遍,但依然全身不能动弹。
“究竟医得好吗?这么久了都没有一点动静。”在睡了一年之后,薛涌又前往医院接受了一个月的治疗,随后能勉强站立,但回家后一躺就躺到了2006年9月。这期间,他在床上几乎不能动弹,一侧身就全身痉挛直流汗,衣服湿透。吃饭、大小便全由家人照顾。“现在回想,四年卧床就像一场梦。”
卧床四年 一年学会重新走路
病情转危的薛涌被家人再次送到川大华西第四医院骨痛骨质疏松科。经确诊,薛涌患上的是骨髓瘤,并由此引发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出现了疼痛、骨折、活动受限等症状。在医院接受了针对性的化疗后,薛涌回到家中边吃药边自我锻炼,并每半年前往医院接受一次化疗。这样的化疗,在薛涌的有生之年都要持续进行。
薛涌记得很清楚,接受了第一次化疗后,他决定起床试一试,看还能不能走路。在妻子姚静的帮助下,他一手绕过妻子的脖颈,一手撑床,坐了起来。这一次,他感到没有以前那么痛。歇了一会儿,妻子拿来学步机,他杵着学步机努力站起了身,但坚持不到一秒就又坐回了床上。
卧床四年的薛涌,已经瘦得皮包骨头,全身肌肉萎缩,双腿使不上力气,但他像一个学步婴儿一样兴奋,每一天,他开始练习起身,站立。面对着墙上挂着的挂钟,他从一秒到10秒,再到站立1分钟,花了整整1个月。先在家里走,后来到小区院子里走。他每天在院子里要走10圈,大概一公里的距离,从不间断锻炼,下雨的时候,就在家里的跑步机上走。他扔下学步机,开始试着独自行走。从患病到卧床,薛涌花了1年左右的时间重新学会了走路。
戒掉烟酒 坚持健康养生生活
能够独立走路后,薛涌的生活作息变得非常规律。每晚9点多钟睡觉,早上6点钟起床到外面散步,买菜回家,上午休息。中午出去练走路或是去茶庄,但每次只喝白开水。“烟酒我早戒了,更别说茶了。”如今这样的生活,是20年前天天出入酒吧的薛涌根本不曾想过的。
20年前,从供销社离职后的薛涌开始和朋友一起经营一家酒吧。每天,他凌晨三四点睡觉,下午两点吃“早饭”,而且一天只吃两顿饭。平时一天要抽两包多烟,喝酒一天平均七八两,最多时一次能喝一斤。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02年他患病为止。
“我以前过的就不是正常人的生活,可能患病和生活习惯有关吧。”如今的薛涌早就远离了“泡吧”生活,变身成了“养生”达人,每天都要吃增强免疫力的药……“多喝白开水”也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重新站起却矮了8厘米
说起薛涌,川大华西第四医院骨痛骨质疏松科的医生、护士很熟悉,“薛涌刚被送来时,骨龄相当于100多岁的老人。”患有和薛涌类似疾病的人病愈后多有驼背,但薛涌靠着每日睡硬板床,不仅成功地站了起来,还站得很直。但因为脊柱压缩,他的身高比患病前足足少了8厘米。
昨日上午做化疗时,薛涌不时和护士聊上几句,“打什么针,哪个位置?”看起来不是他在接受治疗,而是在指导护士。“久病成医,我现在都快成了半个医生了。”经历了重病的薛涌笑着说,今后的每一天,他都要用心来过,再过两年开始拿社保了,他打算去全国各地走走,“以前爱泡吧,现在想多亲近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