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颈椎病
快速搜索

拍摄颈椎X线片对诊断颈椎病必不可少

2015年06月18日

  为什么颈椎病患者要拍X线片??

  颈椎X线片不但可以用来诊断颈椎病,更重要的是可以除外许多其他颈部疾病。如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颈椎先天畸型、骨折脱位和肿瘤等。颈椎病病人根据症状及体征,拍摄适当体位的颈椎X线片,对诊断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可拍颈椎的正、侧、双斜位片。侧位片可观察椎体排列、关节突、关节位置的微细变化及棘突的移位等,尤其可较准确地测量椎管前后径,并可观察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正位片可显示双侧钩椎关节及其间隙,可观察双侧椎板宽度是否对称,棘突位置是否有移动。在颈1~2开口位,可观察枢椎齿状突的形态及其异常改变。斜位片主要观察椎间孔的形态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程度,颈椎有旋转移位时,可见到患椎的上关节突向前上方变位,使椎间孔横径变小,功能位检查即拍颈椎过伸、过屈体位的侧位片,可显示颈椎由于失稳引起的移位变化。

  颈椎病特殊影像检查有何意义?

  颈椎特殊影像检查主要指断层摄影、CT扫描、核磁共振(MRI) 。

  (1)断层摄影:临床常用的有矢状位与冠状位2种,一般以患处为中心,前后左右每隔0.3~1cm一张,共拍4~6 张。其诊断价值为:①观察早期变化,因为早期尚未有完全骨化之骨刺及脱出之髓核,由于其密度较低,故X线片不好发现;②观察微小变化,小于以1cm的破坏区或骨质增生,X线片不易发现;③对后方小关节早期之退变易于发现。

  (2)CT扫描: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应用X线穿过人体不同组织后不同衰减度所造成的密度差,以判定正常或异常,其诊断价值为:①准确判定椎体与椎管的矢状径大小;②可观测后纵韧带钙化范围;③可观测脊髓在椎管内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④可除外骨质本身破坏性病变。

  (3)核磁共振:它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测定各组织中运动质子的密度差加以判别,较CT更为先进,图象十分清晰,被称为活的解剖图谱。不仅可获得颈椎三维结构,并能清楚地判定椎管矢状径、椎体后缘增生、髓核突出及局部炎症、脊髓组织本身病理生理改变等。

  但是,CT扫描、核磁共振毕竟是一种辅助检查,在确定其诊断价值时,必须结合临床,由于其机器设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