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宫殿,那么脊柱就是支撑宫殿的柱子,颈椎则是柱子的支撑点。一旦“柱子”发生问题,人体这座“宫殿”也就岌岌可危了。因此,脊椎的健康与否关系到人的一生的生命质量。
说到脊椎病,很多人也许会认为这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病”。其实不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儿童正在受到脊椎病的威胁和伤害,其中以颈椎病和脊柱侧弯最为常见。
避免产伤
产伤是儿童患颈椎病一个重要原因。胎儿的颈椎关节在出生时多处于半脱位状态,加上多数胎儿以头部率先娩出,余下的最大关卡就是肩部,此时助产医生常常前屈、后伸和左右扭动胎儿头颈,以帮助胎儿双肩及时娩出。在这期间,如果助产者缺乏经验或操作粗暴,则容易造成胎儿颈部肌肉、韧带和椎间盘损伤,甚至颈椎脱位。虽然婴儿出生后经平卧3~4个月,甚至半年以上,这种产伤多可修复,但个别伤重者还是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患,如造成颈椎小关节错位,成为儿童患颈椎病的主要原因。所以,产妇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助产医生接生,避免产伤的发生。
抱孩子不宜过多过度
儿童脊柱功能不良主要由于婴幼儿发育时期人为原因所致。关于婴幼儿的成长过程,老百姓有句顺口溜:三翻六坐七八爬,九十学走路。意思是婴儿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八个月会爬,九、十个月时就要学走路了。不要小看这些动作,它们对婴儿的发育十分重要。比如翻身(婴儿通常靠头部支撑翻身)、爬行,对婴儿的颈项部肌肉和小脑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家长的宠爱,往往对婴儿抱得过多过度,影响了婴儿的正常发育,造成婴儿的肌肉力量和小脑发育的不足。有些得多动症的孩子,上课时无法长时间安坐,注意力不集中,深究其病因正在于此。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家长不宜过多过度抱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发育空间。
防止意外损伤
婴儿刚刚学会爬、走时,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而且十有八九是伤及头部。这是因为婴幼儿手臂肌肉发育还不成熟,伤害发生时,无法用手臂保护头部。婴儿头外伤往往会导致即发性脊椎损伤,而多数家长只会想到如何应对脑外伤,却疏忽了颈椎的损伤。殊不知,颈椎外伤的情况远比脑外伤要多,这是因为头部有坚硬的颅骨保护,而颈椎却没有,较为脆弱。当宝宝头部遇到撞击,受间接暴力的冲击,脊椎很容易产生压缩伤。因此,宝宝在发生较严重的头外伤后,家长应予以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作彻底的检查和治疗。
预防咽喉炎发生
婴幼儿的韧带、关节、骨骼发育尚不完善,咽喉发炎时,会引起局部血管充血、水肿,造成颈椎附近的韧带松弛,容易使第一、二节颈椎脱位或半脱位。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出现特殊的斜颈畸形,即头向一侧倾斜,并轻度弯曲。而成年人由于血管、组织结构发育完善,颈椎发育成熟且稳定,炎症一般不会对其产生太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婴幼儿的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孩子的咽喉受到损伤,一旦发生急慢性咽喉炎应及时治疗,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此外,儿童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肌肉的力量。在体育活动中,孩子应注意头、颈肩部的保护,防止因运动剧烈或碰撞发生损伤。家庭生活中,家长应避免孩子长时间受空调或风扇的冷风刺激,加强颈肩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