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家长或者老师,都对佝偻病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可能在他们的理解里面,学龄期的儿童是不会患上佝偻病的,但是这种说法被质疑了。
很多家长认为佝偻病是3岁以下孩子的一种常见病,学龄期儿童已经过了发病年龄。实际上,佝偻病好发于幼儿,年长儿较为少见,其发病率远低于幼儿。但学龄期的孩子仍处于生长发育期,如果此时由于某些因素使户外活动减少、日光照射不足或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维生素D摄入不足时仍有可能引起晚发性佝偻病的发生。
晚发性佝偻病患儿以膝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负重、久站或远距离行走、上下楼梯时可加重疼痛,关节无红肿和明显畸形。孩子可伴有多梦易惊、多汗易惊、个别严重者可出现鸡胸、O型或X型腿改变。
目前临床上对于晚发性佝偻病尚无统一诊断标准。除上述症状外,若有血钙、碱性磷酸酶的生化改变,加上X线显示骨质疏松,钙化带消失或模糊等佝偻病样改变即做出诊断。
由于关节疼痛为晚发性佝偻病早期和主要的表现,因此遇到学龄儿童关节疼痛并局部无红肿,应该警惕晚发性佝偻病的可能,尽早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同期儿童好发的风湿热、生长痛后,并进行及时治疗。
因为有了误区的存在,所以对处于学龄期的儿童患上佝偻病之后,家长们似乎不太重视,但是小编要告诉大家的是,在学龄期的儿童也是有可能患上佝偻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