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肩部疼痛,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急性期时疼痛剧烈,夜间加重,活动与休息均可出现,严重者有触痛,疼痛时汗出难耐,不得安睡,部分病人疼痛可向前臂或颈部放射。肩关节活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碍显著,病情严重者不能刷牙、洗脸、梳头、脱衣、插衣兜等,甚至 局部肌肉萎缩等。肩周炎的发病首先发生一侧肩部疼痛、酸痛或跳痛,夜间痛甚,初起因畏痛而不敢活动,久则产生粘连和挛缩,活动受限,尤以外展、上举、背伸时明显,甚者肩关节失去活动能力。主要症状是肩痛,有时放射到上臂,夜间疼痛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洗脸、背手、梳头和穿衣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肩关节周围炎,一般称之为肩周炎。也有人称为“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或“肩凝症”。肩周炎是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慢性炎症反应。引起肩周炎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变,感受风寒,湿邪,慢性劳损,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肩周炎,多见于四十岁到五十岁的人群,以及五十岁以上人群。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多为单侧发病,左肩多于右肩。其主要症候:急性期疼痛剧烈,后期由于周围软组织炎性粘连而导致肩关节活动受到限制。病较久者,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各行各业中使用电脑工作的人群近年来迅速增加,肩周炎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患者的年龄也日趋于低龄化,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按照中医的理论,肩周炎应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虽然,按中医的传统理论,它的病机有虚实之分。但内有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肩部的筋脉和肌肉失养,外感风寒湿邪侵袭,是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防止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瑜伽治治疗,应该从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环为主,祛除肩关节和周围肌肉组织中的风湿,使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肩关节周围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都得到充分的滋养。肩关节的运动主要与手臂的运动相关联,手臂的运动主要有前屈与后伸,外展与内收,上举与下降,外旋与与内旋等。肩关节和手臂的运动涉及的肌肉主要有三角肌、喙肱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大圆肌、背阔肌、斜方肌、冈上肌、菱形肌、肩胛提肌等。在瑜伽体式的选择上,应该按照患者的不同的症候,患者的个体差异,本着不发生新的运动损伤,不加重原有症状,逐步缓解病情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简单、温和的、适用的瑜伽的体式。根据我自己的实践,结合国内外的瑜伽理疗的理论与实践,向大家推荐以下瑜伽体式,做为预防与辅助治疗肩周炎的主要体式。
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贵在坚持。如果不坚持锻炼,不坚持做康复治疗,则肩关节的功能难以恢复正常。受凉常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因此,为了预防肩周炎,中老年人应重视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凉。一旦着凉也要及时治疗,切忌拖延不治。 加强肩关节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据调查,肩关节肌肉发达,力量大的人群中,肩周炎发作的几率下降了很多,所以,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强大,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