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强直性脊柱炎
快速搜索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学与诊断是怎样的

2015年04月15日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 疾病 。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故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病。

强直性脊柱炎病学

本病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发病率由于调查时期及所用标准不同有很大大差异。1949年West估计本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Linden调查2957人按自订标准患病率为1%,而按纽约标准则为2%。国内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77年调查36097人,患病率为0.6%,广东汕大医学院1987年调查10647人患病率为1.97%,通过与国际抗风湿病联盟合作调查,最近确定我国AS的发病率为0.3%。

众所周知,AS的发病与HLA-B27密切相关。北美印第安人HLA-B27阳性率17%~50%,AS发病率27%~63%;而日本人和非洲黑人HLA-B27阳性率<1%,AS发病率分别为0.1‰及2‰。美国白人黑人AS发病率之经为9.4:1,说明AS发病有种族遗传差异性。

早年认为本病病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10:1,国内报告男女发病比例为9~10:1。但近年国外报道女性发病率增高,男女性别分布似无明显差异。有报道男性AS脊柱疾患呈进行性,女性脊柱病一般较轻,而外枫叶关节表现似较多,因而易导致血清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错误诊断[8]。

Carbon等研究美国Rochest地区1935~1989年50余年期间AS的发病率为7.3/10万,似有下降趋势,但发病年龄或确诊年龄无变化,诊断后28年间的生存率也明显变化[9]。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根据病史,有下列表现应考虑炎症性脊柱病:①腰背部不适隐匿性出现;②年龄<40岁;③持续3个月以上;④清晨时僵硬;⑤活动症状有所改善。有上述病史,X光片有骶髂关节炎征象,即证实为脊柱病;进一步排除牛皮癣、炎性肠病或Reiter综合征关节炎,即可作出原发性AS的诊断,而不要等到脊柱明显强直时才明确诊断。

目前常用的AS临床诊断标准为1965年提出的纽约诊断标准:

1.腰椎在前屈、侧弯、后仰三个方向皆受限;

2.腰椎或腰背部疼痛或疼痛史3个月以上;

3.胸部扩张受限,取第4肋间隙水平测量,扩张≤2.5cm。

根据上述临床标准及骶髂关节炎X线改变分级。

(1)确诊AS为:①双侧骶髂关节炎Ⅲ或Ⅳ级,同时至少有上述临床标准中之一项者;②单侧骶髂关节炎Ⅲ或Ⅳ级,或双侧骶髂关节炎Ⅱ级,并具备临床标准第Ⅰ项,或具备临床标准第2项第3项者。

(2)可疑AS为:双侧骶髂关节炎Ⅲ或Ⅳ级,但不具备任何一项临床标准者。

AS常见于16~30岁青年人,男性多见,40岁以后首次发病者少见,约占3.3%。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并可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数年后发展为持续性,以后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女性病人周围关节受侵犯较常见,进展较缓慢,脊柱畸形较轻。

相关阅读